建设特色小镇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经济转型升级

稿件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3/15 16:03:53
0
民建郑州市委员会(执笔人:王进喜)
 
      特色小镇是指有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相对独立于市区,以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为依托,将城镇规划与建设、特色产业体系培育、特色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民俗、特色商贸活动等多维发展元素集聚、融合为一体,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情和魅力、对游客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特色文旅和宜居小城镇以及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所讲“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理念,也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和社会资本投资的“主阵地”。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对于促进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与传承展示独特文化,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和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快速实现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可行之路
特色小镇不是特色乡镇,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和旅游功能项目组合的概念,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必须正确理解把握“小、特、色、多”四个关键词。所谓“小”,是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既不同于城镇化中的“城镇”,也有别于行政设置的“乡镇”,这是特色小镇的基础。特色小镇可大可小,大可如小城市,小可如街市、村落,从外地的具体实践来看,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所谓“特”,主要是指具有特定的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产品、企业等,这是特色小镇的命脉,更是特色小镇能够引领带动周边区域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的生命力所在。所谓“色”,即景色的意境,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旅游特色,适合居住。特色小镇要有旅游的特色,旅游不是唯一的目的,却是最重要的目的,这是保持特色小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国内外许多特色小镇往往以动人的风景、或以迷人的花香、或以其数百年的沧桑故事、或以活色生香的艺术氛围,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所谓“多”,这是特色小镇的支撑,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满天星斗式”的分布格局与特色旅游来加速实现“不砍树、少拆房”就地新型城镇化,从而克服“摊大饼式”城镇化通病,同时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之举
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克服传统城镇化弊端出现的新模式,更是实现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的一个良策。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各区县积极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小镇核心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小镇充分利用区域自身的自然生态、文化遗存、多样性建筑,从打造主题公园的总体思路出发,着重生态环境,强调建筑与环境、景观的有机结合,把当地废弃的厂房仓库、残存的历史遗址、破败的农家院落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建筑形态各异的地标性、代表性金融小镇、旅游小镇。目前,小镇累计引进基金投资机构和各类金融类企业250余家,管理资产规模1400亿元人民币,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加快推动我市区域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特色小镇是全国各地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一种全新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加快推动区域城镇化,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不二选择。实践也证明,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郑州市结合自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并借助外地成功的做法,有必要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这一方兴未艾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上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突出产业特色。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破解传统新型城镇化的大拆大建、卖地卖房“空心化造城”的有形而无实的问题,实现产业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到我市,就是要聚焦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加工、生物及医药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文化创意旅游、家居及品牌服装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兼顾大枣、西瓜、樱桃、石榴、大蒜等历史经典产业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产业,并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较高聚集度以及可识别性、比较优势明显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成为支撑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大产业。比如,依托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可打造工业博览小镇;依托生物及医药业,可打造医药健康小镇;依托食品制造业,可打造食品文化小镇;依托樱桃、石榴等种植业,可打造生态田园小镇;以及其他诸如商贸小镇、文创小镇、温泉小镇、休闲养生小镇、服饰文化小镇、民俗旅游小镇、网络创业小镇等。
      (二)重视规划引领。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打造特色小镇,规划的引领极其重要。规划要立足于生态,要符合节约集约发展、多规融合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做好规划区域面积与核心区域建设面积的控制。目前来讲,最具潜力的特色小镇模式主要有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前者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红色资源、历史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后者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建设特色小镇,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规划还要体现“惠普居民”的原则,无论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应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到“实惠”。
      (三)坚持市场运作。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制所有企业。政府的参与,重点是做好特色小镇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特别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谋求战略性合作,积极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发行债券以及运用PPP等建设模式,调动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形成最大合力。同时,要着力创新特色小镇后期的招商机制和小镇居民招入机制,确保顺利“筑巢引凤”,实现小镇人气的快速聚集和“特色”的快速形成。
      (四)强化措施保障。特色小镇建设,要强化各项措施保障。一是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总体要求,确立发展目标,规范创建程序。二是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三是要加强用地保障。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利用丘陵沟壑、废旧厂矿、荒滩荒地资源,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结合城乡规划编修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优先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四是要加大政策优惠与财政资金支持。对于建设特色小镇的用地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建成后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财政返还和奖补。五是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特色小镇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新举措、新模式,其价值所在,功在今朝,利在长远,需要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如果能够积极大胆尝试,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色小镇必将成为千万郑州市民向往的地方。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2005-2023© CopyRight 中国民主建国会郑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698号-1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均来自本站原创,如需引用,请联系郑州民建办公室,并注明出处"稿件来源:郑州民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二七路76号郑州市政协主楼6009 电话:0371-67183121 传真:0371-67183122 Email:mjzzswbgs@163.com
建议以1366*768、IE10浏览器、FLASH10.0版本以上为最佳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