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创新我市社会管理水平的建议(二)

稿件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3/28 11:33:19
0
(接上篇) (二)加快包容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包容性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各种障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过去一个时期,我市在促进包容性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有待进一步提升,民生福利有待进一步改善,贫富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外来劳务工融入城市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因此,郑州市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领域的改革创新,力争在实现包容性增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民生福利作为党委政府第一要务,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第一责任。
 2、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健全三次分配结构,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加大公共财政在就业服务、国民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3、探索建立以实有人口为基数的社会福利制度。扩大社会福利覆盖范围,逐步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慈善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加快爱心城市建设。
 4、完善民生福利决策与评价体系。确定民生福利项目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民生福利供给过程要接受社会监督,民生福利绩效要由人民群众评价,防止民生福利由少数官员说了算,防止“民生”蜕变为“官生”,使民生福利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三)健全社会流动机制,加快社会融合
 社会结构“板结化”和社会角色“凝固化”,是社会流动不充分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制约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影响社会活力的重要障碍。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消除影响社会流动的体制机制与政策障碍。社会流动的自由度和开放度与社会活力指数成正比,社会流动能促进社会分层,优化社会结构,使社会成员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能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和社会地位差。充分和有效的社会流动,既能优化社会结构,增加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融合,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动态平衡。要通过畅通和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健全社会活力机制,加快社会融合。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制约水平社会流动的制度与政策障碍,使水平社会流动更加开放和更加自由,使社会成员能够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通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来保持社会活力。
 2、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畅通和拓宽垂直社会流动渠道,消除制约垂直社会流动的制度与政策障碍,使垂直社会流动更加公正和更加公平,通过确保社会成员晋升机会均等来保持社会活力。
 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各类劳动者的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拓展社会成员的发展空间,扩大中等阶层比重,保持社会活力。
 (四)加强社会风险源的管控,促进社会稳定
 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诉求关系和价值观多元化,社会矛盾与问题显著增加。从世界现代化历史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社会进入矛盾与问题高发期。经过30年高速发展,中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与问题。因此,加强转型期社会风险源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转型期社会风险源主要有:一是政治风险,主要来源腐败,其后果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威信,危害执政党地位,导致核心价值坏死和信仰危机,容易引发政治危机。二是经济风险,主要来源经济萎缩、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企等,其后果是提高社会成员痛苦指数,容易诱发社会动荡。三是社会风险,主要来源于贫富两极分化,其后果是使多数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心里失衡,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四是公共安全风险,主来来源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其后果是诱发社会不安和集体紧张情绪,破坏社会稳定。五是人口结构风险,主要来源于当地户籍人口与非当地户籍人口比例失衡,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差别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其后果影响社会融合,容易诱发两大群体之间冲突。六是劳资关系风险,主要来源于外来劳务工因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时所引发的劳资纠纷,其后果是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七是网络虚拟社会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虚拟社会的开放性、匿名性、快速传播性,其后果是过度放大现实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加大了社会管控的难度。
 上述任何一种风险都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可怕的是这七种风险叠加所造成的乘数放大效应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因此,必须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建立社会风险预测机制,定期发布清廉指数、公共安全指数、劳资关系和谐指数、基尼系系数、失业率等,定期进行社会风险承受力测试,提前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风险。
 (五)创新社会管理技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改革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网格化、法制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促进社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运动管理向长效管理、从问题管理向预防管理、从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一是成立社情民意调查研究中心,定期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分析,为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实施社会管理空间网格化,网格信息化,使社会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社会管理的盲点和空白点,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快社会领域的立法进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四是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监管力度,改善网络舆论引导,开发使用有效管控网络虚拟社会的新技术,强化网络虚拟社会的行业自律,提高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五是运用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购买物业管理公司、各类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六是完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矛盾调处工作网络,完善矛盾纠纷预测分析、定期排查、联合调处、领导包案、督查督办、限期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执笔人:王桂堂,民建郑州市委调研委副主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2005-2023© CopyRight 中国民主建国会郑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698号-1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均来自本站原创,如需引用,请联系郑州民建办公室,并注明出处"稿件来源:郑州民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二七路76号郑州市政协主楼6009 电话:0371-67183121 传真:0371-67183122 Email:mjzzswbgs@163.com
建议以1366*768、IE10浏览器、FLASH10.0版本以上为最佳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