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案

稿件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3/15 16:20:54
0
于珊
 
 
     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自2013年明确规定:我国将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自2013年起,将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省教育厅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市也采取了提高体育考试占分比例等措施,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市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小学生运动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一、原因分析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经调研得知:目前我市多数初级中学都要求学生早晨7:30分上早读,师生7:20分必须到校,大部分学生不到7点甚至6:30就要离开家去上学。有不少高中学校要求学生6:30以前到校早读,学生不到6点以前甚至5:30就要出发去上学,目前不少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还有部分学校肆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导致大多数学生长期睡眠不足,严重缺乏身体锻炼和自由活动时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紧张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使学生很难再抽出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成为学生身体素质虚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根源是:学校应试教育的思维在作怪,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是部分学生自身对运动缺乏兴趣。现在的部分学生,家长过于溺爱,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吃不了苦,不愿意运动,更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有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担心体育锻炼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的思想误区。同时,现在的手机、网络、电子产品的影响和吸引,造成了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兴趣减弱,周末和节假日总是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玩游戏,不运动不活动,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体质越来越差,陷入了越不运动越不想运动的恶性循环。同时,较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很难在课余时间抽出空隙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对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抵触、厌恶情绪。
  三是学校体育课缺乏足够吸引力。目前,多数学校存在着学校体育课程单一,体育教学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科目,可供学生选择的科目较少。学校制定的体育教学课程不能广泛引起学生的锻炼兴趣,也不能够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相适应,故多数情况下不能达到应有的体育锻炼效果。
  四是学校及社区体育设施不够健全。目前,在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小区内,体育设施不够健全,不具备锻炼条件,学生在学校以外的课余时间没有适合的锻炼场地。在节假日期间,学校体育场馆又不对外开放,致使学生在节假日时间相对充裕的时间里无处锻炼。 
  二、对策建议:
  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市教育系统、学校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根植于师生的心中,贯彻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落到实处。素质教育考试不是目的,主要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将体育纳入测试和应试的范围并非治本之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善现状,应从根本上寻求解决办法。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监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纠正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格执行减负有关要求,认真执行学生正常作息时间规定,坚决杜绝为应试教育升学率而随意提前到校时间和拖课延时放学的现象。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强化引导,积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举办各种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四是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科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运动套餐”,使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加广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器乐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体育运动会、创新大赛等),学校还应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形成多样化、个性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教育模式,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健康的校园文化为先导,以形成浓郁的社会氛围为目标。
  五是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场馆的开放,完善体育实施建设。应尽快完善我市学校、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应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学校、单位体育场馆对社会免费开放。政府应采取财政补贴等方式,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为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我市学生身体素能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2005-2023© CopyRight 中国民主建国会郑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698号-1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均来自本站原创,如需引用,请联系郑州民建办公室,并注明出处"稿件来源:郑州民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二七路76号郑州市政协主楼6009 电话:0371-67183121 传真:0371-67183122 Email:mjzzswbgs@163.com
建议以1366*768、IE10浏览器、FLASH10.0版本以上为最佳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