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六十华诞 续写新的辉煌

稿件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9/4 12:20:51
0

民建郑州市委   秦更生  

六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伟大的祖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到处是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建设的洪流······  
六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行驶在’快车道’上的中国经济,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共和国成立之初相比,我们现在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那时一年的总量;现在的国家财政收入是那时的1000倍。如此辉煌成就,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国家,用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来形容毫不为过。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2008年GDP折合成美元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人民币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29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跃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财力上。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1000倍!从62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了整整28年的时间;从1000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则用了21年的时间;而从1万亿元到突破6万亿元,却只用了9年的时间。令人振奋的数字,印证了我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进程。   
商品由奇缺到充裕 经济结构由低到高  
能不能让人民都吃饱饭,是中国历朝历代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今,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2871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人均产量增长91%;棉花产量749万吨,增长15.9倍,人均产量增长5.9倍;油料产量2953万吨,增长10.5倍,人均产量增长3.7倍······  
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中国不断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方面推出重大调整,力争开创新局面。经过60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的产业结构极大改善,比例也日趋合理。到2008年,第一产业由1952年的51%下降为11.3%,第二产业由20.8%上升为48.6%,第三产业则由28.2%大幅上升至40.1%。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  
走出贫穷解决温饱 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一切生产的目的,一切财富的创造,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经过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曲折历程,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从收入状况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从保障情况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收入的增加,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保障的逐步建立,让百姓对未来有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吃、穿、用、住的消费水平,更是与6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老人们会记得,百姓心中的高档消费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是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到90年代后就是万元级、十万元级、百万元级的电脑、汽车、商品房。  
告别单一公有经济 初建市场经济体制  
财富的创造来自生产力,生产力的活力来自体制。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最大的成就是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60年前,社会主义新中国向前苏联学习,建立了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2005-2023© CopyRight 中国民主建国会郑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698号-1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均来自本站原创,如需引用,请联系郑州民建办公室,并注明出处"稿件来源:郑州民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二七路76号郑州市政协主楼6009 电话:0371-67183121 传真:0371-67183122 Email:mjzzswbgs@163.com
建议以1366*768、IE10浏览器、FLASH10.0版本以上为最佳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