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变迁

稿件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9/4 12:27:50
0

民建郑州市委  任侠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正是自己由少儿到青年的成长历程。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家的住房情况发生的变化了。  
小时候居住的条件很糟糕,在烟厂斜街附近一条胡同内,土墙茅草顶,10平米左右,住着爸爸、妈妈、哥哥和我。依稀记得,家里有一张大床,两只木箱和一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晚上我和哥哥睡中间,父母睡两边。后来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又弄来一张单人木床,钉在大床之上,哥哥住在上面。爸爸为了我们哥俩儿上下方便,特地从单位钉了一张木梯,上端还有两个铁钩,可以挂在单人床的床边。其实在年幼的我看来,最令人害怕的是下雨天房顶漏雨。艰苦的岁月,想起来令人惊讶。  
后来,1975年我们搬家了,离开了那个茅草小屋,记得母亲那一天流了眼泪,我也哭了。因为记事起我就居住在那里,那里留给了我很多儿时的记忆。我想,那就是传说中的童年吧。搬家的当天,胡同里的邻居都出来送别,这个画面现在还经常浮现在眼前。我们搬到了农业路附近的新家,是两间八、九平米的平房。在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共同围坐在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看春节文艺晚会。每星期电视里播放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时邻居家的小朋友都来观看,把不大的房间挤的满满的。后来,我们又搬了两次家。人均居住的面积超过了10平米。这期间我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其实,无论住在什么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在生活条件极艰苦的情况下,对我和哥哥的养育之情,他们克服了很大的困难,供我们两个上完了大学。这大概又经历了16年的光阴。  
现在,我和哥哥都自立了,我们都购买了商品房,家里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30多个平方。当我自己拿到房产证的时候,甚至有些傻呆呆的怔住。每每家庭聚会,在酒店的饭桌上经常能听见父母说:"想起以前,过年才能吃鱼肉。看看现在,天天过年呗。"我家的变化,其实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亿万人民走向小康幸福生活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人们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敢想敢干,鼓足干劲,奋力拼搏。人人都在为大家--国家和小家--自家而奋斗着,不断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2005-2023© CopyRight 中国民主建国会郑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698号-1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均来自本站原创,如需引用,请联系郑州民建办公室,并注明出处"稿件来源:郑州民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二七路76号郑州市政协主楼6009 电话:0371-67183121 传真:0371-67183122 Email:mjzzswbgs@163.com
建议以1366*768、IE10浏览器、FLASH10.0版本以上为最佳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