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萍:浅谈改革开放之服饰变化

稿件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12/29 11:03:38
0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民建郑州市委委员  赵翠萍     

自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东南沿海的一声巨响,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迅速蔓延至神州大地。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迎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浪潮,在这漫长却又短暂的期间,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形象的变化就体现在人们的穿着打扮上,人们的服饰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改革。我今年四十有余,算是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而,我对这四十年来服饰的变化可谓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了解到、感受到,也算是可以谈得上一二吧。以我之拙见,四十年来服饰最直观的变化有三,即变颜色、变风格、变自信。 
      一变之颜色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所穿所见的衣服大都以黑、灰、蓝、绿这几个单一色调为主。可能是因为刚刚经历文革,尚未从文革的阴影里完全走出,绝大部分人们尚未认识、了解改革开放,都小心翼翼地在其周围盘旋试探。为何这么说呢?除部分极少数的开放地区接受到了、学习了这个正确的方针政策,在广大的内陆腹地,广大的农村地区仍保留着一些封建色彩,大街小巷里,流行的也就是黑灰色调为主的服饰。如若在这单一色调里偶然出现那么一抹亮丽的颜色,那可就稀罕了,行走的“灰黑”颜色的人便会齐齐向这些身着亮丽颜色的人投以审视的目光,并加以指责“看,这个人穿得颜色这么亮眼,肯定是个异类,应当批判!”,这时啊,周围的人便会连声附和“对对对!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听到这些话的“异类”此时就像犯了错误一般落荒而逃,回家后赶忙脱掉这一身衣服,丢到角落,重新换上那黑灰色调的衣服,才如同大赦一般松一口气。那时,我们好似还未曾嗅到改革春风带来的香气。

大约到了八九十年代,我跟着改革的浪潮一起前行,改革的春风向我们刮来,渐渐的,我们走出了“灰暗时代”,迎来了一个色彩纷繁的时代。我所看到的衣服不再单是单一色调,而是增置了黄、绿、红等多种颜色的衣服,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着这些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服装,不觉心旷神怡,身心舒畅。现今的我们一个个的都穿着艳丽的服饰迎接新时代,改革的春风为我们刮来了一抹亮色。 
四十年来,我所见之服装颜色不再单调沉闷,而是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变之风格个性化 
      四十年前,我所穿的衣服大都由“的确良”“毛蓝布”“白四布”制作出来的耐脏耐磨的中山列宁装,男女老少,不分年龄与性别,人人皆有这么几套衣服。我还记得,当时只要有小伙伴穿上一身崭新的蓝色学生装,我们一行人就会齐齐投以羡慕的目光,引来一阵阵的惊叹。我也时常追问着我爸妈要这么一身衣服,但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衣服补补还能穿”这样的对话结束的。在我上中学那一天,我的母亲神秘兮兮的递给我一个帆布袋,我一打开,是我心心念念已久的中山装,我难掩心中的喜悦,拥着母亲,手里攥紧了那一身衣服。现在想来,那身衣服虽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不见了踪影,但那时它带给我的感觉令我仍记忆犹新,那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对了,那个年代对于女性的着装的还是有很大的限制的,不得露胳膊露腿,领口连锁骨都不得露出来,她们大多穿着和男性类似的服装,不过她们的叫“襟袄”。倘若哪个女人有一丝丝的暴露,就会受到千夫所指,还要被扣上不检点的罪名。因此,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和其他女性总是身着磨破了的襟袄。但是这相同款式风格的衣服对我来说确实有些许的不便,每每我出门逛街,一眨眼功夫,同行的人就找不见了踪影,我就得需要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寻找走失的伙伴,还面临着各种认错的失误,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再后来,大概到了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据我们越来越近、范围也越来越广,我们国家也引进了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最火的怕是“华奴天伦”了,在当时可谓是服装行业的一巨头了吧,火爆到了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作为新新青年,我也不再仅仅只中意那灰黑色的中山装,更多的是怀着新奇的态度去关注这些风靡社会的喇叭裤、紧身衣、蛤蟆镜这些时尚的衣物,也会瞒着父母,自己省吃俭用的偷偷配置一些潮物。上大学第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第一件喇叭裤,因为是第一条,所以格外珍惜,每每睡觉前都认认真真地把裤子叠好放在枕头下面压着,这样就保证了自己第二天穿时有一条笔直的裤线,再配上一双白边的黑皮鞋,感觉自己很时髦。因为一部电影《街上行红裙子》,班上的女同学也掀起了一场红裙子之风,再搭上白衬衣,小皮鞋,而且还常常聚在一起讨论牛仔裤、蝙蝠衫等衣服,那会儿,我们管这个叫“赶潮流”。

接着,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穿着打扮更讲究个性。女孩子们的打扮更加靓丽,夏天的吊带、短裤、超短裙......无一不展示着女性独有的魅力;冬日里款式各异的风衣、呢子衣、羽绒服也成为一抹别样的风景。同时,男性的服装也更具有个性,除了西装之外,更有各种运动风、休闲风等多种风格可供选择。当然衣服的质量和款式也是越来越好,我们更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心仪的服饰,也不用顾忌那么多是是非非,正像是以前的“怕和别人不一样”到现在的“怕和别人一样”。我们不再担忧老一套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的风格,展现自己的魅力。 
      四十年来,我所见之服装风格不再古板保守,而是变得更具有个性与独特。 
      三变之自信国际化 
      1978年来,我接触到的衣服便就仅限于中山列宁装,是它陪着我度过了童年,那一件件洗得泛白的衣服怕是我对它全部的回忆了罢。后来的我们加大开放的力度与尺度,引进了更多更优质的服装品牌“班尼路”“杉杉”“波司登”等品牌于九十年代迅速占领我国服装市场,其产品以质量好、样式好等优势占据了我国国内广大的中高端服装市场,更有Nike、彪马等服饰因其昂贵的价格使得不少年轻人节衣缩食来购买其产品。 
      二十世纪初,我们国家又兴起了一股哈韩风,哈日风,我不禁为年轻一代们所担忧,担忧他们没了自己的服饰文化。不过好在国家的大力发展中国文化,虽然改革开放偶尔也会让我们一时被纷杂的文化和信息所迷惑,但我们仍然坚守住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通过我们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精神,使得国人都增强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了对祖国的认同感。泱泱华夏,素有衣冠之美,唐装、汉服、旗袍、刺绣等等都是我们优秀的文明,近几年它们已经逐步走出国门,登上世界的舞台,多数明星在戛纳走红毯时就将旗袍与刺绣相结合,在世界的舞台上打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盛宴,赢得外媒的一致好评。具有中国风的元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不同品牌、国家、地区,欧美、日韩等国家争相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设计服装,各奢侈品、美妆等也都加入中国元素,正如故宫博物馆和圣罗兰联合打造的一系列圣罗兰故宫口红,美轮美奂的外壳博得了不少人的眼球。还有我们的经典品牌“回力”,现在已然成为经典怀旧风格的鞋子,一亮相在欧美等国便受到了广泛好评,成为他们的宠儿。我们国人现在更是越来越支持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服装,不再为了高奢品而砸锅卖铁,爱我中国,支持国货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目的与追求。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因为有我们,国家才更繁荣,因为有国家,我们才更加自信。

四十年来,我所见之服装不再属于他国,而是我们走向世界。 
      四十年,是一个漫长的经历,四十年,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四十年来的衣着变化,是我们四十年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真实写照,是人们生活从贫困走向富庶的真实写照,是国家由贫困走向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透过服装的变换,我看到了人们生活的富庶、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 
      四十年间,因为我们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思想观念的逐步开放,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人们的衣着打扮有了更大的改变,经历了灰暗时代到五彩缤纷时代的过渡,经历了保守统一到个性开放的变换,经历了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服装自信风尚,我们的改革开放正在被国人接纳与支持,我们的改革开放正在被世界认同与赞可。 
      我始终坚定地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正确领导下,未来,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2005-2023© CopyRight 中国民主建国会郑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698号-1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均来自本站原创,如需引用,请联系郑州民建办公室,并注明出处"稿件来源:郑州民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二七路76号郑州市政协主楼6009 电话:0371-67183121 传真:0371-67183122 Email:mjzzswbgs@163.com
建议以1366*768、IE10浏览器、FLASH10.0版本以上为最佳浏览模式。